爱打小报告的儿子招人恨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 / 2018年10月03日 08:49

吃货

家长着急求助,是因为担心孩子会“吃亏”,这是眼前利益的衡量。但很多人讨厌打小报告的,是从道德角度的衡量。很少有人会考虑,爱打小报告的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使得他停留在幼儿阶段的行为方式中?同时他从打小报告中获得了什么好处?竟能让他有勇气战胜一切“威胁”和“伤害”,甚至被孤立?

首先,存在感的严重缺失。这个孩子在班里或许成绩一般、其他方面也很平常,同时在家里,可能很多时候没有得到过父母真正的尊重、积极的关注与及时的认可。如果说在早期,孩子打小报告是因为缺乏方法,是维护班级规则、秩序,维护内心的正义的做法的话,那么现在,他所报告的这些内容,与寻求某种认同、获取内心的存在感相关。内心寻求存在感的强烈需求加上现实中的不被关注,会让孩子发展出自认为“合适”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内心。

其次,孩子内心根本没有“人与人”的概念,不懂得人际互动。在他的内心,只有“老师”这个权威,没有“他人”这个概念。自己内心所有的需求,都必须通过这个“权威”来许可。而且他的内心更没有“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概念,也很可能从未体验过与同伴和谐相处带来的愉悦感和归属感。这未免让人怀疑,在家中,孩子是否得到了该有的尊重?他是否能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想法?是否享受过与父母平等而又有趣的关系?

孩子的行为是大人行为的镜像。建议父母根据以上原因,去寻找能帮助的点。首先,父母先不要盯着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而是先改变对孩子的態度,让孩子体验到平等、愉悦的关系;其次,帮助孩子去结交一两个好朋友,先在小范围中去体验具有正常互动的人际关系。

当父母帮助孩子让其“贫瘠”的内心富足起来,让他只有“权威”的无力内心变得“自我”且有力量,孩子的这类行为才会真正地消失。

1.精品生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精品生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精品生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精品生活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精品生活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