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致调研 掩体蹲拍 揭秘《自然的力量》幕后制作故事

综艺报 / 2018年10月17日 01:23

格调

陈丹

从茫茫戈壁,到林海雪原;从热带雨林,到南海之滨,2016年12月31日起在央视纪录频道跨年播出的六集纪录片《自然的力量》将镜头对准生活在国内不同地区的野生动物。历时五年、行程数十万公里,野外拍摄总时间超过500天,摄制组到达了包括中国四大无人区等在内的人迹罕至之地,记录了藏羚羊、雪豹、野牦牛、长臂猿、亚洲象等野生动物。

“中国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我们想通过这部纪录片揭示推动中国向前走的背后的一些野性力量、自然力量。”《自然的力量》总导演李文举告诉《综艺报》。

记录“野性中国”的不同维度

“从不同角度观察中国的自然环境是纪录片《自然的力量》的行文线索。该纪录片每集都有一个主题,分别为纵横、风起、水流、山峙、共生和追寻。”李文举介绍。

第一集《纵横》,从青藏高原之世界屋脊,到吐鲁番盆地之中国谷底;从热带雨林的亚洲象,到南海海底的珊瑚产卵大爆发,解释了中国自然场景的广阔。第二集《风起》讲述了季风区、高原区、荒漠区等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养育了不同的生物。第三集《水流》则以河流为线索,以湿地、湖泊为载体,从源头到海洋,从青海湖的湟鱼到渤海湾的海豹,展现了生命因水而生。第四集《山峙》记录的是中国大山中的生命,如雪豹、长臂猿、紫貂、黑嘴松鸡等,山脉为生命提供了庇护。第五集《共生》记录了藏族地区、蒙古族地区、彝族地区、哈尼族地区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第六集 《追寻》呈现了《自然的力量》拍摄的幕后故事。

“通过拍摄这个纪录片,我们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大海到高原,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驯鹿,也有大象的国家。”李文举表示。此外,摄制团队也进一步了解了近年来中国在环保事业上的进步。“中国有七分之一的国土是自然保护区,整个西藏三分之二都是保护区,国家对于环保的投入力度非常大”。李文举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能让更多观众看到中国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对“自然的力量”有一定了解。

拍攝难点

“自然类纪录片是需要长周期制作的纪录片类型,投入大且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成本。”李文举解释《自然的力量》制作时间长达5年的背后原因。在片子策划和主题确定之后,针对野生动物的选择,制作组组织了一次长达一年半时间的调研。调研团队由动植物、环境等跨学科专家、野生动物保护人员(简称野保员)、自然类资深记者等组成。调研内容非常细致,包括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能拍到什么样的动物;这些动物的具体行为以及习性是怎样的;如何找到最熟悉当地野生动物习性的野保员、专家;拍摄地的温度和气候环境是怎样的,甚至需要具体到拍摄期内的日出、日落时间。

调研工作直接关系到之后的拍摄计划安排,而即便调研工作细致到方方面面,摄制团队在正式拍摄前还是需要再确认一遍。《自然的力量》摄影指导王路在纪录片开播前的直播活动中透露,拍摄第一集藏羚羊求偶期的内容时,摄制组在高原上蹲守了20多天,但一无所获。“调研员们提供的信息都是正确的,只是因为当年气候的变化导致藏羚羊的求偶期推后了20多天”。

这样长时间的蹲守在500多天的拍摄过程中是常态,《自然的力量》中很多珍贵的画面也是由摄制组耐心蹲守才得以捕捉到。在拍摄藏羚羊的过程中,王路每天都在认真观察怀孕的母羊,等待小藏羚羊的出生。在拍摄南海内容时,摄影团队几乎走遍了南海的所有岛礁,最终水下摄影师拍摄到了“珊瑚产卵”等画面。导演原媛在青藏高原无人区一待就是40多天。一次准备拍摄藏棕熊,结果一无所获,正沮丧之际,突然发现远处的野牦牛群,于是记录下了狼群攻击野牦牛的一幕。“我们给牧民回放这些镜头,他们也是第一次看到。后来我翻书发现,100多年前国外摄影师曾在此看到相同一幕。物是人非,但自然的伟力没有变,能把这些珍贵的影像呈现给观众,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

“我们不会渲染或干涉动物的行为,就像一块石头,我们把自己藏好,在动物没有发现我们的情况下进行拍摄;一旦动物发现我们,拍摄就无法进行,所以很多时候,拍摄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李文举表示。

在一望无垠的荒原上如何搭建掩体、从而接近、拍摄那些大型野生动物让摄制组煞费苦心。“前后左右的环境是怎样的,掩体就要做成什么样子。”王路介绍,在同一处荒原上,冬季和夏季掩体的搭建方式也不同,因为冬季的草特别黄,远处还有积雪。为了迷惑动物,摄制组甚至从羊圈弄来羊屎、羊尿抹在掩体上,使气味更加接近当地的环境。在这些充满“野性”气味的掩体中,拍摄人员可能一蹲就是四五天,每天赶在日出之前到达,日落之后离开。

细数拍摄地点,有海拔5000米的高原,也有平均气温零下30度的低温之地,抑或是深山密林,对于极端环境的适应也成为《自然的力量》拍摄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在40多天的青藏高原拍摄过程中,原媛一口氧气也没吸,因为一旦开始吸氧很容易形成依赖,不便于拍摄。在遇到野牦牛时,不能开车靠近,摄影人员只能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负重奔跑接近牦牛。“当地人竭力阻止我们这么做,因为很容易猝死。追到野牦牛以后,摄影师失能了,呼吸调节不过来,得安静大概2分钟左右,才有可能再去动机器。”王路表示。

在人迹罕至的拍摄地点,摄制人员甚至长达几十天不能洗澡、洗脸、刷牙,最多只能拿盐水漱漱口。而“爸爸去哪儿了?”也是李文举女儿在这五年内经常问妈妈的问题。“有时候爸爸回来了,穿着完全不应季的衣服倒头就睡,有时候胡子拉碴躺在沙发上打盹,身上还有晒伤”。

此外,为呈现最佳效果,摄制组还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拍摄装备。“南海的拍摄主要靠潜水艇,有些是水下摄影师潜到海底拍摄,有些高原地区的水域,水不够深,人下去容易把水搞浑,我们就会采用微型水下摄影机。”李文举说。

1.精品生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精品生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精品生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精品生活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精品生活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