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战》:用扎实创作态度塑造历史人物

综艺报 / 2018年10月19日 12:28

格调

纪文彬

在影市炙热的暑期档,8月4日登陆全国院线的《龙之战》在几部国产主旋律战争片中略显“特别”。影片没有大牌明星,没有炫酷特效,由“老戏骨”刘佩琦领衔“跨界演员”曹云金及一众非流量演员,演绎晚清时期的民族英雄冯子材率领“广西狼兵”,在各种不利条件下顽强抗击法军,最终取得重要胜利的故事。

《龙之战》取材自中国近代历上著名战役“镇南关大捷”,是这场战役首次被搬上大银幕,也是制作方CCTV-6电影频道首次迈向院线之作。

一直以来,改编自历史著名人物的影片很难让观众满意。冯子材是晚清时代的传奇人物,为达成对其更好的银幕呈现,此次电影频道历经10多稿剧本打磨,历时3年完成,耗资4000万元,以扎实严谨的态度展开制作。在今年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关注单元,《龙之战》获得最受传媒关注男主角及组委会特别荣誉。

用故事情节“立人物”

对于《龙之战》导演高峰来说,在这部塑造中国近代民族英雄冯子材的影片中,人物是剧本创作的重中之重。刘佩琦在片中饰演的“萃帅”冯子材,是治军有方、性情坚毅果敢的老将军。“手握倭刀的他一身戎装、满腹豪情,誓将外寇逐出神州大地,同时也深谙官场之道,是很有光芒也有复杂性的人物。”

高峰介绍,《龙之战》剧本创作时并未按照同类型影片惯例先给人物定位,而是反常理“出牌”,用故事情节推动人物性格塑造。高峰认为,“在情节推动过程中,让人物的心理支点合理后,人物塑造自然就出来了。”为了让冯子材的形象立起来,主创团队前后经过两年时间打磨剧本,最终给这个人物设置了“三斩”来展现他多元化的性格——一斩北非雇佣军,为消除老百姓认为法军不可战胜的恐惧心理;二斩贪官,以祭军纪;三斩爱子,亦为整顿军纪。高峰强调,“设置这三斩,并不是要表现冯子材的清廉和秉公执法,而是因为情节推进必须要让人物这么做。”“斩子”前后对“洋火”的态度变化等细节也都增加了这个人物的层次性。

影片中另一个亮点人物是虚构角色——冯子材之子冯相贤。作为相声演员,出演冯相贤的曹云金虽然之前出演过一些影片,但大都为戏份不多的喜剧配角,此次是首次出演正剧角色。他饰演的“萃帅”之子能文能武,有智谋有胆识,举手投足间投递出传统气质,有质量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他与刘佩琦对手演绎的中国古典式父子情深颇具看点。高峰告诉《综艺报》,让自己意想不到的是,曹云金在拍摄现场还给导演、服化道组“上历史课”。“他学习过曲艺等传统文化,知识面很广,给我们讲解了不少清朝待人接物、礼仪、穿衣着装等知识。”

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结合

作为战争片,战争场面拍摄尤为重要。高峰告诉《综艺报》,《龙之战》的三个主要战斗场景,包括爆炸场面和溶洞中水上水下的戏份,基本都是现场拍摄完成。因为时间原因,镇南关遗址已无法取景,为了让观众更真实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影片中的镇南关喀斯特地貌、溶洞以及各关卡设置等很多场景,都是根据史料记载按照比例在影棚内还原搭建的。

拍摄战争戏份时,剧组一般都是“先确定剧情需要什么样的爆炸效果,6个机位架好之后,让炮火炸一遍,然后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再炸一遍”。除了爆炸效果以外,有大量演员出演的战争场面,更强调各部门协同作业。“用真實拍摄的内容加上每一个细节都一遍遍反复过,力求扎实,确保体现出战争大片中壮烈场面的视觉震撼。”监制董瑞峰举例,“影片最后是一场大规模的肉搏战,清朝萃军及淮军这一部分,都是大量群众演员实际出演的。”

影片在战争道具上也力求高品质。拍摄之前,广西镇南关博物馆为影片提供了大量参考史料。剧组在充分研究资料之后制作了道具。高峰介绍,“片中30多门大炮都是道具组根据当时的历史史料设计制作的,基本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包括机关炮、四连炮、连阻枪等。”董瑞峰表示,影片中法军的服装、战斗中使用的大象元素都是由美术部门认真研究历史之后设计的。

细节扎实与整个剧组的创作态度分不开。高峰告诉《综艺报》,为拍摄银幕上仅出现了几分钟的溶洞戏,剧组花了一整天时间。“溶洞里不通风,为拍摄水下水上的戏,需要点很多柴油火把。拍摄完成后每个人的脸上和身上都是黑的,有人带了三四层口罩,最后口罩也全都黑了。”

历史题材影片常见的一大难点是如何把握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间的关系。《龙之战》既有真刀真炮的实战戏份,也有在酒窖内燃起“火龙”的艺术化处理。高峰表示,这种亦真亦假的故事情节,能让观众在观影时潜移默化接受其“真实性”,“只要把细节做好,支撑住情节发展,就能让观众一点点被感染、被代入。”

找到与主流观众的情感共通性

电影频道作为唯一的国家级上星电影频道,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之前拍摄的众多电视电影都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作为电影频道制作的首部院线影片,《龙之战》虽是主旋律类型,为争取更多观众进入影院,也需要“进行类型片的包装”。拍摄时,《龙之战》的定位首先是战争动作片,然后再强调历史史诗格局。“剧本中加入了很多类型片的元素,”董瑞峰表示,“越是主旋律影片,越要跳脱出常规的叙事模式。”

对于主旋律影片如何争取年轻的主力观影群体,董瑞峰认为,需要寻找与年轻人现代思维相同的精神内容才能打动他们。“冯子材在镇南关面临的敌人太强大了,对他来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他还是抬着棺材上战场。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能从这种面临困境的挑战中找到感情上的共通性。每个人在人生中,都可能面临一场镇南关之战。”董瑞峰称冯子材为清朝“CEO”,“为了打胜这场仗,他必须要整合各种资源,包括敌人、家人、朋友、同僚、上级、朝廷”,影片希望用现代人的思维模式,让年轻观众在观看时能代入到影片所讲述的人物思想中去。

《鸣梁海战》2014年在韩国上映时取得1350亿韩元的成绩,董瑞峰将《龙之战》对照这部影片做了分析,“《鸣梁海战》成功的原因在于金融危机之后,整个韩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包括年轻人在内的所有人,与影片中李舜臣面临的困境相同。”影片中李舜臣面对强大的日军之所以能取胜,靠的是顽强不屈的精神。《龙之战》也力图“找到这样与年轻观众心意相通的创作点,以此打动他们”。

1.精品生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精品生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精品生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精品生活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精品生活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