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转变

中国科技博览 / 2018年09月20日 11:27

品牌

[摘 要]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时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历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221-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集中总结。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照抄不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走适合中国特色的道路。

一、历史经验。

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当今世界最富有活力和效率的经济体制。为适应新的经济状况的客观需要必须抛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资源配置方式,至少存在三个不足之处:第一,经济信息的迟滞与失真。第二,难以调动广大工农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第三,经济决策失误增多。

二、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这个前提下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经济运行方法,它通过供求引导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引导生产各环节的正常运行,自动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强烈的竞争机制和灵敏的价格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资源利用率。计划经济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过程中的重大转变之一,1978年我国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来改革计划体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解决了一个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三、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

一些发展中国家沿袭发达国家发展的老路实施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传统发展战略。以浪费和环境破坏成为发展的代价,其后果是资源短缺生态系统失衡,人民实际生活质量下降。最终使发展难于持续陷入困境,环境恶化,这种情况是人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如食品安全,贫富差距公平的问题。我国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应立足于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或者持续发展空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持续发展水平。

四、总结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五年。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胜利实现就必须全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确保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经济发展由数量扩张主导转向素质提高主导,实现由从无到有到,从有到好的重大转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參考文献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郑新立。

作者简介:

匡雅雯,中国河南人,东北财经大学硕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endprint

1.精品生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精品生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精品生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精品生活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精品生活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