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Schiaparelli,多数人的回忆恐怕还停留在上世纪20~40年代,那段与Chanel斗得相持不下的年月。同为时装界可贵一遇的女人规划师俊彦,瑜亮之争自是不免,从规划道路到营销方法,从工作到个人日子,令今天荧屏上多少宫斗戏都要相形见绌。论身世,Chanel是修道院长大的孤儿,Schiaparelli则是身世罗马名门,是金衣玉食的文艺千金;论风格,Chanel是幽香派,全部崇尚简素,而Schiaparelli是异香派,似乎打翻了野兽派画家的颜料盘;论外交,两人皆具有阵型奢华的男性艺术家拥趸……到1954年也就是Coco Chanel复出那年,Schiaparelli却关掉店面归于平平,你说彼时的Chanel 是取胜的欣慰更多,仍是尝到格外孤寂的味道呢?而Schiaparelli品牌这一沉寂就是一甲子。
2006年,Tod’s集团买下Schiaparelli,重振之路却较为崎岖:6年后,才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行回顾展、在巴黎的原址重开沙龙,再过一年,新规划方在2013/14秋冬巴黎高定时装周掀开盖头。尽管担纲此次创造的Christian Lacroix也是业界老行尊,为忠诚再现Schiaparelli 的标志性风格一路埋头苦干,但在新晋规划师不择手段抢风头搏出位的今天,要一举克复60年前的失地谈何容易?不管其他,单说Schiaparelli品牌无可替代的基因——艺术,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制衣,就是座公认的“沉默的富矿”,那种百无禁忌的前锋姿势、奇怪却不猎奇的奇妙平衡、以诙谐消解年代惊惧的情怀,都未能在这7年的沉积中被充沛开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