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不等于屌丝

芭莎男士 / 2021年10月23日 00:56

品牌

如果我们抛开语义学错综复杂的定义,简单说,粉丝都是非理性的,他和假设消费者都是理性的经济学定理背道而驰。粉丝这个词儿最初源自于对明星的非理性追捧,后来发展成了对某一产品、某一品牌、某一事物的忠贞不渝。

粉丝不关心好坏,只关心自己的内心驱动。

粉丝明知道郭敬明的电影无聊脆弱,依然愿意走进电影院为他荒凉的品牌堆砌买单。

粉丝可以只因为鹿晗这个名字就在寒风里翘首数个小时。

粉丝可以只因为陈老师长得帅,就花钱买票听他讲课而不考虑他讲的内容正确与否。

粉丝不顾及理性的判断和分析,只要你攻击了掏粪男孩,他们就会泼粪回击。

粉丝爱一个产品,从来不考虑他的性价比,因为性价比与粉丝经济背道而驰。粉丝经济的核心在于,塑造一种产品人格化的语境,这种语境可能是虚无缥缈的,但肯定是你内心所盼望的。比如,你是村上春树的粉丝,就会跟他一样去长跑;比如你是苹果的粉丝,就可以不顾及成本的收购他的商品;比如你是我的粉丝,我的美丑爱恨都无关你对我的热爱。

总之,粉丝就是在产品缔造的精神世界里愚蠢而快乐生长的人群。所以,粉丝不考虑性价比。他们穷困潦倒也可以为自己钟爱的产品掏腰包;他们家资万贯,也可以吃望京小腰、北新桥卤煮。因为他们是粉丝。反过来说,在今天的商业世界里,靠性价比来积累粉丝是最无力的手段。商家让利、投资人补贴、清仓大甩卖构筑的血肉长城其实脆弱不堪。趋利而动总难以形成真正的粉丝规模。

嘀嘀打车没有粉丝,因为一旦Uber便宜了,立马投奔。

凡客诚品粉丝稀少,因为优衣库的性价比更好,况且人家还倡导了更加深入人心的消费世界观。

饿了么没有粉丝,在美团等等一大堆我记不住名字宣扬自己做O2O的品牌诞生之后。

大难临头各自飞,有利来时各自追。

很多公司错把粉丝当成了屌丝,不,应该是把屌丝当成了粉丝。

最近参加雷军红米NOTE3的新闻发布会,有这样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小米视频采访粉丝,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小米手机。有一个粉丝回答说:因为小米性价比高。

接下来,小米提问:你们希望手机卖到多少钱。

1000以内吧,1500以内吧,2000以内吧,不能再高了!

事实上,小米新手机的价格远远低于1000元,这是超预期?还是在屌丝世界里的自我淫乐?当然,小米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在某种程度上,把屌丝转化成了粉丝。他塑造了一种情景,如同我前边所说的人格化情景,仿佛小米手机是众屌丝(粉丝)参与而设计出来的。但这样的结果依然是由屌丝转化而来的粉丝不具备强烈的忠诚度。特别是,当小米希望向中高端转身的时候,步履维艰。去年小米6000多万台的销量,和今年依然强劲的销量中,最便宜的红米依然占了绝大部分。

大部分手机都以便宜、贱作为卖点。大部分手机发布会都会着力设计公布价格这个环节。公关公司的托儿们蓄势待发,只等价格公布的时候齐声喝彩。

MOTO宣称自己有忠实的粉丝;诺基亚也说自己的粉丝百年共枕眠;360手机把价格压倒了地狱,也换来了自己的粉丝。

他们究竟是粉丝还是屌丝?

无论是O2O的混战,还是手机的杀伐,都能引发我对于中国改革之后怪异的商业乱象的记忆。保健品大战、服装大战、步步高和爱多VCD……世界从来没有变过,只不过加了些资本的狂欢,虚假的概念,骨子里还是那么无趣,缺乏智慧。

当然,商业世界本就残忍无奈,一将功成万骨枯。难怪罗永浩都表示对于雷军的理解,并且索取原谅。

但消费者不关心这些,因为与我无关。我更期待能出现精雕细磨、不强调“贱”的产品。最近对于苹果手机利润的描述已经很多,不再赘述。总之,据说苹果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不大,但利润占整个行业的90%以上,疯狂营销的三星和似乎喷薄而出的国产手机也许拥有庞大的占有率和无比喧嚣的躁动,但利润乏善可陈。

你们指责苹果高高在上的精英态度,但人家的确把钱赚了,把品牌塑造得熠熠生辉了。

这多少说明了,谁才拥有真正的粉丝。那些叫嚣着性价比的公司也没理由懊恼和不平,如果你们被屌丝推起,就不要抱怨屌丝经济的沼泽难以逾越。

但可悲的是,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把屌丝经济当做互联网精神。长此以往,必将触碰更加冰冷的现实。因为,他们身上穿着的看似坚硬的盔甲、他们手上看似锐利的刀枪剑戟,其实都是一块块寒冰造就的。

1.精品生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精品生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精品生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精品生活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精品生活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