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标签就晋级“障眼法”让人傻傻分不清
记者依据铁丝供给的图片,在坐落观前街的H&M店里,找到了这款白色包屁衣,标准为66/44,价格为129元,标签上履行标准信息写的是A类婴幼儿用品。但经过仔细观看记者发现,这张标签是后来贴上去的,底下掩盖的标签上显现履行标准是B类”。无独有偶,在园区圆融星座的H&M店,记者发现一款在售的碎花背带裙存在相同的问题。
相同的一款产品,换个标签,摇身一变就从“B类”变成“A类”,H&M的这一“障眼法”让人摸不着头脑。爆料的铁丝愤慨地对记者表明,其实自己不太清楚这两类差异在哪里,仅仅门店的这种做法有点“招摇撞骗”的嫌疑。
查询发现,H&M童装标签还存在其他问题。在观前的H&M店,记者留心到,许多同款同色乃至是面料都相同的衣服,100或小于100厘米(身高)的标签上标示着“A类婴幼儿用品”,但大于100厘米的却变成了“B类”。
小宝宝衣服有必要是A类近半铁丝并不了解
服装类产品A类和B类的差异终究在哪里?早在2012年,修改版《国家纺织产品根本安全技术标准》就被全面强制施行。依照国标,服装分为A、B、C三类,一般咱们穿的衣服都是B 类,只要不直触摸摸皮肤的服装才是C 类,但3周岁以下、身高在100厘米以下的婴幼儿的衣服有必要是A类。
依据规定,婴幼儿服装有必要标示上“婴幼儿用品”“A类”等字样,一起还要标清产品标准。不然产品将被实施制止出产、出售和进口。
而实际上,不少妈妈却对这一标准并不了解。参加记者查询的247位铁丝中近半“对婴幼儿服装的国标根本不了解,也没有听说过”。市民孙女士通知记者,“我也算是一个仔细的人,给孩子买衣服都会看看原料、成分,可是不是A类还真没留心过。”回去翻出了不少儿子的衣服,她发现不少衣服的标签信息都不全面,没有标示“婴幼儿用品”,也看不出是否为“A类”。
原料样式当然重要留心标签很有必要
那么在生活中,妈妈们给宝宝选购衣服首要会考虑哪些因素呢?记者查询发现,大部分铁丝会挑选在品牌专卖店、网上和实体小店给宝宝买衣服,有超越95%的铁丝购买婴幼儿服装时更看中的是衣服的原料,其次是样式。铁丝“笑脸”称,她给孩子买衣服大都在品牌专卖店购买,偶然也会在超市大卖场或实体小店购买,但从来没有留心过标签。
记者通知我们,在选购婴幼儿服装时一定要先看吊牌标签,假如标示都不标准,那么开始断定就不能选购。其次,假如一些纺织品有特殊气味,如霉味、汽油味等,这表明纺织品上有过量的化学药剂残留。别的,我们买回新衣服,特别是直触摸摸皮肤的,不论价格凹凸,都最好先洗后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