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北京声音

北京广播电视报 / 2018年09月19日 13:23

格调

陈文

北京这些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各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有目共睹。北京电台外语广播策划制作的《我看北京这五年——老社长的故事》9月25日开播,通过一些国家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常驻京负责人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呈现老外们眼中北京这五年喜人的发展变迁。北京电台交通广播“喜迎十九大——北京这五年”专栏也于10月9日在《交通新闻》里开播,节目通过丰富的现场采访、鲜活的故事讲述了十八大以来,北京交通领域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就,同时对未来北京交通各领域的发展和规划做出展望。本报记者对这两个频率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专访,请他们介绍节目背后的故事。

PART1北京外语广播:请外国同行讲北京故事

《我看北京这五年——老社长的故事》是北京外语广播喜迎十九大的特别之作,他们邀请了哪些外媒驻京负责人?老外们关注到了北京的哪些发展变化?副台长曹军生:“老社长”们已经与这座城市身心交融

为何外语广播独辟蹊径选择外国人的视角看北京?对于这个问题,曹军生副台长解释“这是有传统的”。北京外语广播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特色鲜明的都市外语电台,在服务都市具有中英双语能力的白领人群和外籍人士、兼顾普及市民外语的同时,还与海外16家电台展开合作,把北京的声音传向世界。自2004年开播后,外语广播经常邀请一些外国媒体到北京参观体验、交流采访。比如,“十一”前后,外语广播与外交部新闻司合作,组织一些外国常驻京主流媒体记者“看北京”,其中包括参观冰雪项目进校园、到冰雪模拟训练场体验、了解北汽新能源汽车、参访核心区疏解整治成果等系列活动,这也是外语广播“喜迎十九大”的一项特别活动。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在北京有很多外国媒体常驻北京,用他们的角度来观察北京很独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曹军生介绍,基于这样的考虑,在与相关部门沟通之后,外语广播最终确定了几位在外交部新闻司注册的资深外国媒体记者,他们多是这些外媒驻京的负责人,因此统称“老社长”。

“他们代表各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来到北京,用声音、镜头和文字记录北京这座城市的变化和发展;作为这种变化和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们也在工作和生活中将自己与这座城市身心交融。”曹军生介绍,9月2日,由外语广播倾力打造的“我看北京这五年——老社长的故事”大型访谈节目正式启动,“老社长”们陆续走进北京外语广播录制演播厅,分享他们在京工作生活多年的所见昕闻,介绍北京的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北京市在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这些‘老社长在北京从事采访报道工作多年,接触的面很广,观察问题挺敏锐的,包括共享单车、共享经济、电子支付、大众创新等都是他们关注的兴趣点。”曹军生介绍,“老社长”们还谈到了环境保护。

曹军生说,每期访谈都录制了一个小时左右,挺顺利的。“这次访谈我们是音视频制作,还请到了国际在线、中国日报、中国网、环球网等几家中央媒体以及北京时间、《北京》周刊等媒体,请他们参与提问,成为节目的一部分,这样外媒记者讲述的北京故事也通过更多的平台进行了传播。”

《我看北京这五年——老社长的故事》系列访谈节目已经录制完5期,于9月25至29日在外語广播(FM92.3/AM774)直播栏目《感受北京》中首次播出,国庆节期间进行了重播,后面还将有几位“老社长”陆续到北京电台录制访谈。

老社长们说了什么?北京的发展速度让他们惊叹

第一个走进演播厅的是曾任土耳其《国土报》驻北京分社社长、现任土耳其《光明报》及土耳其国家电视台的首席记者雷文庭,当初他被一部纪录片吸引来到中国,如今他已在北京工作、生活了15年,自称“老北京人”。他说他完成了“好几千个”关于中国、关于北京的报道和评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娱乐、艺术、历史、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谈到过去5年北京的发展变化,雷文庭表示,他见证了中关村作为全国的创新示范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蓬勃发展;他体验了共享经济带来的便捷生活,不仅常骑共享单车,还对共享产权住房充满浓厚兴趣;他认为,北京在当代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成绩斐然,798、宋庄、草场地等艺术区气氛活跃;他说,群众体育的发展最打动他,他最直闻乐见的体育形式竟然是广场舞!对外部世界讨论最多的“北京空气污染”问题,雷文庭并不在意,他理解这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难题,他感受到了空气质量逐步改善的效果。雷文庭表示“一带一路”给曾经作为古丝绸之路交通枢纽的土耳其带来了崭新的契机,中欧班列使两国能更方便快捷地交换优质货物。

“北京是一个很适合工作的地方,我喜欢体验这里的变化与发展。”来自德国《世界报》和奥地利《标准报》的首席记者埃林在北京度过了40年,目睹了北京方方面面的发展。他说:“北京发展很快,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初来北京的时候没有环路,现在都到七环了。北京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与建设雄安新区,北京发展真的很快,变化很大,当然这也是最吸引人之处。”

意大利安莎通讯社北京分社社长安东尼奥也说到了北京环境改善问题,他坦言赴任之前一度很担心雾霾,然而在北京经历了两个冬天之后,他的看法有了很大改变。“首先,我觉得北京的空气质量在逐年改善,很多数据都说明了这一点。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大量严厉的措施来净化北京的空气。其次,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很多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曾出现类似的问题,理由很简单,老百姓先要吃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才开始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包括空气质量。北京已经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了,重获蓝天只是时间问题!”他说,北京的发展日新月异,以至于他每天都有大量的报道任务,“北京的古都风貌保护得很好,可以看出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驻京首席记者帕雅拉在访谈中说:“北京这几年的变化真的很惊人,比如说共享单车的普及。我曾做了一个关于共享单车的报道,短短一年时间,它的发展真的改变了这个城市。”他还注意到北京无现金支付的发展,并专门拍摄了一部名为《在北京不带钱包的一天》的专题片。帕雅拉认为,在北京生活的便利也离不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而大数据在电商发展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他说:“我发现电商平台的迅速发展,是背后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投入。中国电子商务发展速度惊人!”endprint

“我们全家都对中国很感兴趣,想知道中国故事如何精彩继续!”带着这样的想法,2015年6月,马里奥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欣然到北京赴任,正式成为德国电视一台驻京分社社长。这两年,马里奥没少把镜头对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欧洲的观众最感兴趣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时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建那么多座桥、修那么多条地铁,对民众来说,这些投入意味着什么。我希望通过我的报道能够为德国观众展示一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的图景。”马里奥补充说道:“像北京这样一个超大城市,有些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立足于一座城市,要统筹考虑周边地区及其环境,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马里奥对北京的发展速度表示惊叹,他提到了共享单车、电子支付,并说道:“这里的信息技术发展早已让人应接不暇,人们很快就会拥抱新的技术并且利用它改变生活。”让马里奥感到发展迅速的还有北京新机场的建设,“北京效率令人惊叹!我好想申请进入北京新机场的内部去做一个深入的报道,到底是什么能让整个工程推进得如此高效。”对于北京过去几年的发展成就,马里奥表示一点都不意外,“这里的人充满智慧,年轻人志向远大,对世界充满好奇,加上中国人的勤奋,使得这座城市、这个国家充满了潜力和希望。我看不到任何不成功的理由!”

PART2

北京交通广播:记者深入现场报道新变化、新成就

北京交通广播推出的“喜迎十九大——北京这五年”专栏,反映了北京在交通、铁路、民航、市政、环保、汽车等领域发生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就,这些发展变化会给百姓带来什么影响?

新闻采编部主任程艳:新变化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便利

交通广播反映5年来北京交通领域发展的“喜迎十九大——北京这五年”专栏10月9日在早7点的《交通新闻》里开始推出。系列报道共21篇,每天一篇,一直持续到10月29日。节目用丰富的现场、鲜活的故事讲述十八大以来北京交通、铁路、民航、市政、环保、汽车等领域发生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就,同时对未来北京交通各领域的发展和规划进行展望。

交通广播新闻采编部主任程艳介绍,节目内容涵盖了北京公共交通发展、地铁建设运营、京津冀公路一体化进展、轨道交通一体化、民航、新能源汽车、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大气污染治理等交通相关的领域。

“节目以录音特写的形式,每位记者都深入到施工、建设等现场进行采访,或到已经开通的线路采访体验。”程艳表示,采访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大家这些建设给老百姓到底带来了哪些便利。比如记者到新开通的地铁线路去乘车并走访调查,问问周边百姓新线路是否缩短了他们的出行时间、是不是让他们出行更便利,了解这条新线路解决了多少人的出行问题。

程艳介绍,每篇报道虽然不长,只有不到3分半钟,但信息量很大。除了典型现场、典型故事,后面有相关委办局的权威介绍以及数字盘点,总结5年来北京在交通领域取得的成绩,同时对未来进行展望。

交通广播记者黄河:现在出行更便捷,选择的道路更多了

黄河在北京生活多年,从2012年初开始跑口大交通,负责地铁和公路建设的采访报道,见证了北京交通这些领域5年来的发展变化,“以前北京市民感觉地铁挤、公交慢、开车堵,整个交通环境差。经过这几年的道路建设和治理改造,路变得通畅多了。”黄河说,由于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从2015年到2017年,北京在每年机动车以15万辆的速度增长的基础上,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没有进一步恶化,交通平均指数没有超过6,“我觉得,北京这么一个特大型城市能做到这一步,真挺不容易的。”

开车从天津往北京送海鲜,不再担心鱼会憋死了

位于北京南四环的新发地承担着北京超过85%的居民菜篮子的供应,老百姓吃的米面肉蛋菜,包括一些生冷鲜活的食物很大一部分来自新发地。黄河介绍,原来去新发地只有一条京开高速可以走,因为限行,大货车往新发地送货只能集中在每天半夜12点到凌晨5点这段时间,昕有车都挤在这条路上,特别堵,大货车下了高速出口进入新发地市场也要排上半天队。黄河采访了一个卖海鲜的人,每天开车从塘沽运送海鲜到北京的新发地。他说,以前他特别发愁,“如果我运的是萝卜、白菜,多等一两个小时,可能不会给我造成什么损失。但我是运海鲜的,天天担心运的鱼会憋死。”那人告诉黄河,他比送海鲜到其他地方的人至少要多带一半的氧气,即使这样他还是怕堵车时间过长氧气不够用。

随着去年年底京台高速路的通车,去往新发地的道路顺畅多了。受访者说,现在虽然开到新发地要绕点路,但至少节约了半小时,车没那么堵了,他的心情也好多了:“每天往返少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卸完货、结了账,我可以在车上休息一下。以前我想都不敢想,卸了货就得赶紧往回赶,因为回去还堵车呢。”

黄河介绍,这五年,北京建设开通了多条高速公路,如京新高速(北京到新疆)公路的北京段、京昆高速(北京到昆明)公路的北京段以及最新的京台高速(北京到台北)公路的北京段。而这3条路的通车也宣告,北京提前完成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要求北京建设的昕有的高速公路。而正在施工的京秦高速和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将在年底竣工。届时,昕有断头路都将打通,这意味着北京所有涉及区域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全部完成。“这些高速公路通车之后,北京就形成了环路+放射线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了所有的放射线高速路都能到达河北和天津。这样,驾车去往各个方向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比如要去天津,既可以走京津高速,也可以走京沪高速;如果往西南方向去,可走京开高速,也可行驶京台高速,还可选择京港澳高速;若是往西北或者正北方向去,京藏高速、京新高速任你選择。”

地铁新线路开通,上班族花在路上的时间少了

去年年底地铁16号线北段开通,方便了周边居民出行,更让沿线的上班族喜形于色。16号线北段从西苑至北安河,黄河介绍,该线路途经海淀山后地区、永丰、北清路等地,那里集中了北京好多高科技产业,包括军工产业,有特别多的单位。“我采访了几位上班族,以前他们都是坐公交车上下班,北清路特别特别堵,红绿灯也多,坐车晃荡得头直晕,因为车刚起步就得踩刹车,他们觉得特别苦恼,天天盼着修地铁。自从位于北清路下面的16号线北段通车后,在沿线的好多上班族都特别高兴,因为坐地铁从西三环、西四环去单位上班,比坐公交车至少能节约15分钟,而且也不会再有一下下踩刹车出现的头晕脑涨的情况了。”endprint

除了16号线北段,这五年包括6号线、7号线、10号线、14号线以及郊区的新城线、房山线等,北京共完成了11条线(段)的轨道交通建设,线网里程增加了200余公里。“这五年,北京解决了地铁通达性的问题,让郊区新城、远郊区县的老百姓享受到轨道交通的便捷h生。从以前为了修地铁而修地铁,变成了地铁引领城市的发展,周边居住商业地产开发;从原来的城市等着地铁,到地铁去引导城市。”黄河介绍,5年前,北京地铁日均客流量是800多万,现在达到了1100多万,北京地铁客运量位列全国第一、亚洲第三。

交通廣播记者贾天阳:我采访了世界之最——北京新机场、“复兴号”

于2014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的北京新机场蕴含着多项世界之最,比如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今年6月25日首发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了350公里时速运营,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参与交通广播“喜迎十九大”专栏报道的记者贾天阳,见证了这两项世界之最的宏伟和速度。

北京新机场将实现全球首次高铁从航站楼下方穿过

位于北京大兴与河北廊坊交界处的北京新机场经过两年的施工,“凤凰展翅”雏形初显。负责本次民航方面报道的记者贾天阳今年8月曾进入新机场工地采访,“当时整体结构已经出来了,从远处看非常宏伟壮观,施工人员正在贴外墙,他们称之为‘穿外衣。”贾天阳介绍,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而北京新机场的世界之最远不止这一项。“航站楼外观呈海星形状,有点像我们张开的五指,我从‘掌心出发,可以走到每一个指廊,将来飞机就停在那里。从‘掌心位置到每个‘指尖,最远是600米,不像在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要走很远的路。”

新机场还将实现全球首次高铁从航站楼下方穿过。贾天阳兴奋地告诉本报记者:“今后坐高铁到新机场,走到车头,就到了电梯的位置,来到上面不需要任何摆渡,就可以换乘飞机了。由于使用了高新技术,人站在航站楼里,却感受不到高铁带来的震动。”

贾天阳介绍,北京新机场将于2019下半年建成通航,吞吐量预计在2025年达到7200万人次,将破解首都国际机场航班时刻饱和的困局,形成“一城两场双枢纽的格局”。“随着机场航站楼的建设,由京雄铁路、新机场高速等7条交通干线组成的新机场‘五纵两横交通主干网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便捷的交通让北京新机场成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引擎。”贾天阳说,这也体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念。

“复兴号”时速350公里,高铁的发展让世界变小了

除了民航,贾天阳还负责高铁的报道。这几年北京高铁的建设发展也令他感慨。“北京目前在建的主要有3条新线:京沈、京霸、京张,京张高铁建成后,张家口就进入到北京一小时生活圈,1小时内就从北京到张家口了;以后到沈阳不到3个小时,整个世界就会因为高铁发展而变小!”

说到高铁运营,贾天阳提到了今年7月开通的从北京到雄安的动车,“坐这趟动车到雄安只需80分钟,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到雄安去找机会寻发展,我采访的时候遇到了做医疗的、搞科研的……当然还有很多去旅游的,能到霸州、白沟、白洋淀,所以这条路线非常火。”

“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有‘复兴号,它立项是2012年,是这五年来最大的铁路成果。”今年6月26日,“复兴号”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贾天阳上车进行了体验式采访。“‘复兴号带来太多的故事。”他感叹道。“‘复兴号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了350公里时速运营,从北京到上海只用4个半小时,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从技术层面来讲,‘复兴号带来中国标准,被称为中国标准动车组。”

贾天阳说,这次采访让他印象最深、觉得特感动的是旅客非常好的体验,车开得那么快,却特别平稳,还有“打热水的时候水不会溅出来烫着手了;车内的灯光变柔和了;脚部的空间大了一点;充电插座的位置更顺手了,还增加了USB插口……一个个小细节的变化,体现了人性化的改变。当我们的工业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把人的因素考虑进去时,我觉得这才是一种质的飞跃!”

“那天,在‘复兴号驶出的时候,一辆‘和谐号呼啸而过,一位乘客特别感慨,他说这一瞬间,感觉历史翻了一大篇,祖国更富强了,自己就是历史的见证者。”贾天阳介绍,目前“复兴号”在京津城际上有22.5对,全线(全国)是26.5对,高速铁路会越来越多,未来会见到更多的“复兴号”。

PART3主持人、记者眼中的北京这五年

主持人Gail:北京变得越来越美了

Gail是以色列人,在北京生活了十多年,9年前开始在外语广播主持节目,她热爱北京,称这里是自己的家,而这座城市的变化发展也令她欣喜。她说科技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更便捷,“现在出门不需要带钱包,带手机就可以了,还有交通更方便了……”

北京的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让(Sail感受特别深的是环境的改善。今年,北京市政府加大对“开墙打洞”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Sail直言这让一些短期来京的外国人有些不解,“很多外国人觉得自己特别喜欢的小面馆、小餐厅、小酒吧被关掉了好可惜。”在和有这种想法的外国朋友聊天时,(Sail就会问对方:如果在你的国家、你的城市,街头这么脏乱,你会接受吗?对方就会回答:这是违法的,不可以!“(环境整治)这方面我个人认为是很好的变化。”(Sail说,以前遇到脏乱的地方她便绕道而行,现在那些地方都变得整洁漂亮了。“以前有些下水道乱七八糟的,里面什么都有,(经过治理后)现在变得特别美,像小公园一样,比如积水潭和后海一带,有些高级餐厅也在那里开业了……”

(Sail主持的《悦生活FM Lifestyle》节目内容涉及美食、艺术、旅游、时尚等各个方面。“这两年,北京开了好多有艺术性的高级餐厅或具国际的、星级水平的新餐厅。”(Sail说,很多人以前吃西餐就是比萨和牛排,而现在人们知道西班牙菜分北部、南部;意大利菜,拿波里、罗马是不一样的,希望吃到更地道的西餐。而北京对国际艺术的吸引力也很大,“好多国外的艺术展览、艺术作品可以在北京看到,比如荷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都在北京展出过;毕加索的一些作品也是第一次离开本土,来到中国与观众见面。”(Sail说,因为好多海外艺术博物馆觉得,中国比较安全,北京的博物馆也很安全,保险公司允许这些艺术博物馆把馆藏珍品运到中国进行展览。(Sail表示,这些年,在北京能欣赏到国外现在非常流行的戏剧或者歌剧,还有国际上非常有名的歌唱家的演唱会……

在北京生活多年的(Sail,也发现了一些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对外国人来说可能在北京最难的是租房子,这个方面我觉得还缺少一些相关的规定,比如说每年涨房租是没有限制的,没有合理的理由就把房客赶走。”(Sail说,前不久外语广播《感受北京Touch Beijing》节目报道了一条新闻,北京市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将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让Gail看到了希望,“这也体现了北京法律进步的一个方面。”

记者黄河:上下班、回老家都更快更方便了

北京的道路四通八达,地铁网线更密集,作为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一个北京人,黄河也是其中的受益者。

黄河以前住在百子湾,在地铁7号线还没通时,他去位于建国门的北京电台上班,路上要花费至少40分钟的时间。去年他搬家后,住家与单位的距离和以前差不多,但上班的时间缩短了,“现在出行环境改善了,有了共享单车,我还可以骑一段小黄车。”

黄河的老家在河北农村,每年他都会抽时间回去看父母。“3年前从北京回到我们县城,只能走京开高速,车开到榆垡时得堵半天,而且往北京正南方向走就这么一条路。”黄河坦言,每次开车回家都挺发愁,“因为县城没有通火车,他只能开车回去。”

去年京台高速公路开通后,黄河再回家就顺畅多了,“基本上20分钟就能从四环出北京了,然后我再转到河北省的高速路,下了出口就直接开到我们镇上了,特别快!”现在黄河从北京自己的家开车到河北的父母家用不了两个小时,而原来至少得两个半小时。

记者贾天阳:去南方坐高铁几个小时就到

今年26岁的贾天阳生长在北京,他说小时候不愿意去火车站,因为人太多,而且特别乱。“那时候说到铁路都觉得很low(低端),现在的火车,特别是动车、高铁越来越高大上了。”

贾天阳说,以前去南方都是坐飞机,“尽管我不愿意坐飞机,因为我不愿意等待,机舱里空间小、噪音大、不舒服。而这些年我去上海、杭州、成都这些地方不用再乘飞机了,都是坐高铁去,座椅可以向后转,几个朋友一起打打牌,几个小时就到了。从出行角度看,高铁和飞机的这种落差越来越小,无论是成本,还是时间效率、舒适性,高铁都越来越接近,甚至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坐飞机的体验。”endprint

1.精品生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精品生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精品生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精品生活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精品生活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