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到剧本的成功转型

声屏世界 / 2018年09月28日 18:43

格调

符继成

摘要: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能够引发全民追剧热潮,离不开一个好剧本。编剧周梅森对原著主要进行了如下改编: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性剧情,并穿插到查案的情节中,使叙事节奏有张有驰;增添或修改了部分细节,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合理;在一些关键场景中,对人物的对白进行精心打磨或重新设计,为演员的精彩表演奠定了基础。这些改编适应了小说与电视剧在传播媒介、表现手段等方面的差异,其经验和技巧值得借鉴。

关键词:《人民的名义》 电视剧 小说原著 改编

国内今年上半年播出的电视剧中,湖南卫视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无疑是最为火爆的一部。《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引发全民追剧热潮,原因很多,但“本子好”是它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该剧的“本子”来源于周梅森的同名小说。据周梅森说,小说有30万字,剧本则有60万字,可见改编的力度颇大。那么,电视剧对原著的改编主要有哪些,是怎样实现了从小说到剧本的成功转型?

穿插大量生活剧情,使叙事节奏有张有弛

《人民的名义》的小说和电视剧,在叙事上有一条共同的主线,即以侯亮平等人为代表的正义力量与祁同伟、高育良等腐败分子之间的斗智斗勇。小说的开头从侯亮平乘坐最后一班飞机赶赴H省被雷暴延误写起:因协调指挥抓捕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的行动落空,侯“急得差点跳起来”,打H省检察院检察长季昌明和反贪局局长陈海的手机,却全都关机,“当紧当忙全他妈失踪了”。主人公的焦急情绪,一下子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也把读者带入了这场反腐斗争的主战场。此后的情节紧紧围绕H省的反腐败工作这条主线展开,环环相扣,基本上没有闲笔,相当地紧凑、精炼。电视剧则有所不同:它在查案的主线上,插入了许多原著没有的颇具笑点的生活性情节,如检察官林华华与周正的恋爱、陆亦可相亲、陆母对女儿找对象的关心、公安局长赵东来对陆的追求、侯亮平的家庭生活及其对陈海儿子“小皮球”的教育等。由于这些剧情是发生在检察官及其家属身上的,所以大多能与主线很好地结合,水乳交融,相辅相成:像陆亦可这个“小辣椒”与追求者赵东来之间的对手戏,经常发生在反腐查案的过程中,有时火花四溅,有时又幽默搞笑;而“小皮球”班级里的小学生身上的“腐败”现象,既深刻揭示了腐败对社会风气的污染与危害,也令人忍俊不禁。

这些生活性剧情所具有的戏谑化娱乐效果,可以起到一种调节作用,让反腐斗争中紧锣密鼓、剑拔弩张的紧张感为之一缓,形成一种有张有弛的叙事节奏。比如在第一集中,它以侯亮平在赵德汉住所门口等候抓捕时机的场景开头,气氛是相当紧张的。然后,镜头切换到了汉东检察院某间办公室内,林华华和周正这对检察官恋人想要下班,处长陆亦可不允许,于是双方斗起嘴来,林华华说陆加班是为了躲避相亲,陆则说是为惩治叛徒。这样调侃性质的斗嘴,自然使气氛缓和下来了。然而,镜头接着又转到侯亮平入门搜查赵德汉住所的场景,双方正在语言、心理上进行交锋,于是气氛一下子又变得紧张了。整个电视剧的叙事,大致都是按照这样一种节奏展开的,而观众的情绪也随之起起落落,忽松忽紧,得到了不一样的观看体验。

增添或修改部分细节,使人物形象丰满合理

电视剧中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是原著没有或虽有但进行了修改的。比如男主侯亮平,他有一大绝活是吹口哨,电视剧开头搜查赵德汉的那段情节,就是从侯的口哨声中开始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此后在汉东省查案过程中,侯的口哨也多次出现,甚至还在回忆往事的情节中让学生时代的侯用口哨吹了一段歌。这个吹口哨的细节很生动地表现了侯亮平跳脱不羁的“猴”性,但原著中并未强调,仅仅在他因被诬陷而不得不停止审讯刘新建的时候出现过一次:“陆亦可在不远处守候着,检察警车开过来,侯亮平镇定情绪转过身,招呼陆亦可上车。转眼间,他又变得轻松自信了,甚至吹起了小口哨。虎死不能倒架,尤其在陆亦可面前。”侯亮平的学长兼头号对手祁同伟,在剧中也被增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即他很喜欢一本叫做“天局”的书,每次遇到危机的时候,他就要读一段书中的文字,显示他准备以生命为棋子,抗争到底,“胜天半子”的决心。这个细节可说是一个巧妙的隐喻,非常鲜活地展现了祁同伟孤傲决绝的性格,也暗示了他的悲剧命运: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押上去的人,自然也不会在乎别人的生命,所以他在暗算了兄弟般的陈海之后,接着又计划狙击侯亮平,最后在孤鹰岭饮弹自尽。另外,在小说中,祁同伟到孤鹰岭缉毒身中三枪的事,发生在他与梁璐结婚之后,电视剧把它改为祁在操场上下跪求婚之前,并且增加了梁璐被前男友欺骗怀孕流产后不能生育,出于报复男人的心理追求小她十岁的祁,不成功后又利用权力在毕业分配时将品学兼优的祁分到偏僻的乡司法所。这些细节的改动看似不起眼,却让祁的“黑化”行为在令人厌弃的同时也令人感慨。如他自己所说,他把命都拼上了,还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除了向权力低头,跟高官的女儿结婚,又有其他什么路好走?因此,他在家庭生活中跟梁璐不和谐,在官场上不择手段地往上爬等行为,也更具合理性。

剧中的达康书记经过编剧对一些细节的修改圈粉无数。在小说中,李达康除了是敢闯敢干的改革大将,也是一个善于作秀的官员,这点在大风厂拆迁事件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大火发生之后,李达康在祁同伟建议下,准备趁热打铁,把大风厂连夜拆掉。陈岩石坚决不同意,打电话给高育良,并要高帮他联系省委书记沙瑞金。高发现陈岩石与沙瑞金关系不一般后,卖了一个顺水人情,把这个信息电话告诉了李达康。李此前对陈岩石的态度是“压住心底的暗火,努力微笑着”,要陈不要做工人的靠山支持工人与政府对抗;在拆迁问题上,他更是“绷起脸道:区政府早就发过通知,我也代表市委下了死命令,今夜必须拆除大风服装厂——这事就这么定了!”然而在得到高育良传来的信息后,他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一系列动作“令人眼花缭乱,而且缺少逻辑”:命令停止拆迁;指示保护好陈老,准备救护车;脱下身上的夹克衫给陈岩石披上,以防老人着凉;让行管处把送来给领导们垫饥的豆浆、盒饭先送给厂门口的陈岩石和工人群众。祁同伟不解,问李达康为什么忽然就改变了决定。李达康“笑着,点上烟,慢悠悠地说:祁厅长啊,我呀,忽然想通了一个道理——陈岩石是代表我们政府与工人同志沟通的,他的形象属于党和政府。我们和他对立,岂不是笑话?”书中这样写,对达康书记显然有浓浓的讽刺意味。而在电视剧中,高育良在电话里是支持李达康强拆的,发现陈岩石跟沙瑞金的关系后,也没有再通知李达康。李之所以改变态度,主要还是担心闹出大事:“油罐车出不来,谁还敢拆啊!”后来他命令为陈老准备救护车、脱衣给陈老穿、承认陈老对工人所做的承诺代表了政府、送早餐给陈老和工人群众等行为,都是他在不清楚陈老与沙瑞金关系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体现的是一个关心群眾、敢负责任、头脑清醒的成熟政治家的形象,并没有做秀的意味。这样的改编,显然更符合李达康在剧中的形象定位,更容易让观众对达康书记产生好感。endprint

类似于上面这样对细节的增添或修改,在剧中还有不少,它们为塑造丰满、合理的人物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心打磨或重设人物对白,为演员的精彩表演奠基

电视剧由于传播媒介和表现形式的原因,人物的对白非常重要,它承担着推进剧情、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等任务,是演员精彩表演的基础,因此也是对原著改编的重点之一。《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一方面基本承袭了小说中各主要人物在各种场合中对白的原话或原意,比如侯亮平与小官巨贪赵德汉的对话,与高小琴、祁同伟之间的“智斗”,常委会上沙瑞金、高育良、李达康等高级官员的发言,高育良面对侯亮平时的雄辨滔滔,李达康与妻子欧阳菁之间的争执等;另一方面,又注意对这些对白进行精心地修改、打磨,或者重新设计,使其更契合人物性格,更有戏剧性的效果。比如在第一集中,侯亮平在赵德汉家中搜查时,侯说赵这个处长跟其他处长不一样,权力大。赵摆出语重心长的样子教训侯:“权力大小,那都是为人民服务。有权就可以任性啦?我不是说你啊,你这个同志,你的思想觉悟,真是有待提高。”小说中这段的原文是:“赵德汉很严肃:权力大小,还不都是为人民服务吗?权力大就一定腐败吗?我这儿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我劝你们别瞎耽误工夫了!”相较之下,电视剧中赵的语言更口语化,官味更浓,而与他巨贪的事实相比,“你这个同志,你的思想觉悟,真是有待提高”这句话配上赵当时的表情,真是精彩至极,以致在网上被做成了表情包。

李达康与妻子欧阳菁之间的关系,是电视剧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事件。在第十三集中,李和欧阳菁在家里谈离婚的事。小说里的这一部分,有两人的直接对话,也有他们对话内容的概括性地转述,还有一些关于欧阳菁的心理描写,如“欧阳菁气呼呼地站了起来,她最烦丈夫来这一套!把卧室当主席台,大小报告做惯了,官话讲顺嘴了,夫妻吵架也戴着假面具,什么人受得了?”电视剧中不仅将转述的内容和欧阳菁的心理描写都改为直接的对白,而且还设计了一些非常经典的台词。当欧阳菁以离婚为条件,要求李达康把大风厂的那块地交给大路集团做时,李达康咬着牙说了一句:“京州市委书记不与任何商人做交易!”这话掷地有声,将达康书记在原则性问题上一丝也不肯退让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引得大批观众点赞。

省委副书记高育良作为曾经的大学教授,口若悬河是他的突出特点之一。其中最精彩、最能体现他口才的一场戏,是他与高小凤结婚的事实暴露,即将被中纪委调查的时候,他跟侯亮平在办公室里的一番谈话。电视剧基本上照录了原著中高的那些官腔十足、道貌岸然、雄辩激昂的话,同时又在一些关键之处进行了相当精妙的改造。比如当侯亮平问起高小凤的事时,小说中高的回答有这样几句话:“高小凤这事啊,还真是个秘密,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怎么?你猴崽子就理所當然认为这里面有啥问题了?真幼稚!”而在电视剧中,他是这样说的:“高小凤这事儿,我是既想为,也为了,还不想让别人知道。怎么,你们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问题,是吧?你太年轻了!”小说和电视剧中的话意思相近,也都能表现高育良的厚颜无耻,但“既想为,也为了”的表述,比较符合曾经的大学教授的文化品位。“你太年轻了”这样的网络流行语,则比“真幼稚”的说法更加生动而且充满喜感,深受网络文化熏陶的观众看了,估计要笑出声来。

《人民的名义》电视剧对原著的改编当然不止以上几个方面,本文仅论其大略而已。从电视观众的反映来看,改编后的剧本虽有瑕疵,但总的来说是相当成功的,所蕴涵的生活更加丰富,细节更为生动合理,精彩对白不断,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周梅森因此获“白玉兰”奖最佳编剧提名可谓实至名归,其经验、技巧很值得借鉴。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栏目责编:曾 鸣

参考文献:1.郭 梅,冯 尤:《〈人民的名义〉:高分国产剧是这样炼成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4月24日,第6版。

2.周梅森:《人民的名义》,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1页。endprint

1.精品生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精品生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精品生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精品生活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精品生活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