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律师的心愿:让法律之光照耀边疆

妇女生活 / 2018年10月15日 07:06

格调

一润

安徽定远女律师陈贤连续四年一直走在边疆法律援助的路上:雪域高原、澜沧江畔、戈壁滩上,都留下了她匆忙的身影。从2014年起,陈贤作为法律援助律师前往西藏,成为安徽省首位援藏志愿女律师。她从西藏到内蒙古再辗转新疆,克服重重困难,为弱势群体普法、提供法援。在她的感召下,她丈夫曹旭律师也放弃了可观的收入与她一同投身于边疆法律援助事业,成为全国唯一一对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活动的律师夫妻。2016年,夫妻俩双双荣入“中国好人榜”,并被评选为CCTV2016年度十大法治人物。2017年6月,夫妻俩又被安徽省文明委推荐为“全国第六届道德模范”候选人物……

不畏艰辛,雪域高原女律师铿锵前行

2016年12月4日,CCTV2016年度法治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安徽的陈贤、曹旭律师夫妇成功当选。“为了去边疆做法律援助,你们放弃了上百万的年薪和舒适的生活,值吗?”主持人问道。“值!”两人几乎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年46岁的陈贤,一直以来都想投身于公益事业,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特别是2013年孩子上大学之后,我总感觉心里空荡荡的,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一天,陈贤偶尔在网上看到失去双手的“1+1”志愿律师郭二玲的事迹,深感震撼,她立即萌发了加入“1+1”计划的念头。“当时,我就在心里发誓,要成为一名像郭二玲一样的志愿律师!”其实,进入律师行业,陈贤也是半路出家。2000年,她从原先的岗位辞职,进入律所工作,之后几年边工作边自学,取得了大学专科学历,2009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正式成为一名律师。

“‘1+1就是一名律师加上一个法学专业应届毕业大学生,到全国200多个无律师县和中西部法律人才短缺的地方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陈贤说,她特别想报名去西藏,可惜当时错过了报名时间。为了实现赴藏的梦想,并让身体能够适应高原气候,陈贤提前进行了体能锻炼,她还与儿子一起环青海湖骑行。第二年,陈贤成为安徽省滁州市首位“1+1”志愿律师,也是安徽省首位援藏女律师。2014年春,她在家人的支持下动身前往西藏。

陈贤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她刚到达西藏时的困窘。

虽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雪域高原还是给了陈贤一个十足的下马威。她当时被分配到平均海拔3500米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到了那里,她先是鼻子出血,全身过敏,“痒”不欲生,两条腿被抓得鲜血淋淋;刚刚好了一点之后,她又开始了一个多月的感冒……

高原缺氧,人们在那里稍微走快几步就会心慌胸闷,话说多了就会接不上气。为了防止身体形成依赖,陈贤坚决不吸氧。在冰冷的雪域高原,夜里停电,她加班结束后,经常要从4楼的办公室慢慢挪步下楼,再一步步爬到另一栋楼自己住的10楼宿舍。每上一个台阶,她都几乎用尽全身力气。回到住处,生活条件极为简陋:没有暖气,更没空调,连洗衣机、热水器都没配备;即使在夏季,自来水也冰冷彻骨。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陈贤的决心,每次丈夫打来电话,她总是乐观地说:“我在这里一切都好,不要牵挂。”

除了身体上的考验,陈贤在工作上更面临着考验。她刚到昌都时,那里的法律服务资源非常有限,偌大的昌都竟然没有一位律师,普法几乎要从零开始。为了扭转现状,陈贤尝试过很多种方法,不仅在街上进行常规普法宣传,还随着文艺表演团前往牧区普法。

让陈贤记忆深刻的还是下乡普法,用她自己的话说,每次下乡都有种死里逃生的感觉。“都说西藏之险在昌都,这话一点不假。”陈贤说,昌都群山连绵,山路的一边是悬崖,另一边是澜沧江,路很窄,只够一辆吉普车通过,旁边还没有护栏。“每次坐车我都是闭着眼睛。那个路啊,要是掉下去都没法施救,说实话我吓得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不敢睁眼,咬紧牙关,在心里默念,我是来做公益的,我不会出事的。”如今想起途经悬崖到边远牧区做法律宣传的经历,陈贤还紧紧按着胸口。

就是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陈贤一年里办结了58起案件,为当事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50多万元。

普法援法,充当弱势人群的“保护伞”

陈贤所在的昌都市卡若区人口11万多,98%是藏族。卡若区较藏东其他10个县经济较发达,开工项目最多,农民工讨薪、发生工伤的案件也多。然而,群众由于不懂法律知識,普遍存在“信访不信法”的观念,甚至不知道律师是干什么的。

两个多月后,陈贤迎来了援藏的第一个案件,属工伤赔偿。一位叫扎西曲珍的藏族年轻农民工,因工伤造成七级伤残,医药费花了几万元。但是,他所在的企业却不予解决。陈贤陪着扎西曲珍四处奔波,调查取证。一审判决,因证据充足、事实清楚,企业需赔偿扎西曲珍近17万元。可企业不服判决,选择了上诉。眼看判决的钱一分也没拿到,扎西曲珍急得直掉眼泪。关键时刻,陈贤成了扎西曲珍的“依靠”。二审中,陈贤的专业功底得以充分展示,官司最终获胜,扎西曲珍获得了17万元的赔偿款。他的舅舅为了感谢陈贤,硬塞给陈贤一包冬虫夏草,被她坚决拒绝了:“我是一名志愿律师,来西藏不是为了钱。”最终,扎西曲珍含着热泪送给陈贤一面锦旗。

另有一起藏族农民工讨薪案件也让陈贤印象深刻。当事人叫次里巨丁,因为被汉族老板欠薪,来陈贤办公室咨询。从口音中得知陈贤是一名汉族律师时,他立马流露出怀疑、失望的神情:“你是个汉族律师……汉族人都帮汉族人,我凭什么相信你?”陈贤微笑着说:“法律是公正的,各民族是大家庭,只要你有理,我肯定站在你这边!”最终,次里巨丁胜诉,拿到判决书后他真诚地向陈贤道歉:“陈律师,我当时不该怀疑你,请原谅……”

在一桩未成年人涉嫌抢劫案件中,陈贤真切地体会到了孩子法律意识的欠缺。“对于法律的无知让我吃惊。”陈贤说,不知跟他说了多少遍后果的严重性,犯罪嫌疑人就是不听。经过一次次沟通、一次次苦口婆心的普法教育,嫌疑人小宋终于认罪,被从宽量刑。“我还能为他再做点什么呢?”连续几个夜晚,陈贤辗转反侧。为了让案件中的小宋不因判决失去上学的机会,陈贤主动找到区人民法院院长,与院长一起与学校沟通,希望学校可以让孩子重新回到学校继续上课。因为陈贤的努力,小宋终于重返校园。endprint

“经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援助律师和普通律师的区别,那就是援助律师不仅要解决案件本身,还要为当事人未来着想,这需要援助律师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心。”陈贤由衷感慨。

一次,一个70多岁的老人在天寒地冻时上门来申请法律援助。陈贤热情接待了他。原来,这位老人的老伴去世后,继子将他赶出家门,他只得到亲戚朋友家借住。老人告诉陈贤,他希望能要回自己的房屋。“还记得那天特别冷,零下十几摄氏度,老人带着一身寒气进到我的办公室,连表情都是呆滞的。”陈贤认真听完他的叙述后,为他办理了法律援助手续。随后,她搜集了大量证据,为开庭作准备。庭审前,陈贤找到主审法官,希望能调解,因为这毕竟是家庭矛盾。陈贤从情、理、法三方面耐心做其继子的工作,最终以调解结案,老人住进了温暖明亮的房子。随后,陈贤又帮老人将房产证办到他的名下。

“让法治的阳光照亮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是陈贤的愿望,更是她的承诺。在援藏的一年多时间里,陈贤克服生活、语言、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困难,上学校、进寺庙、到社区(居委)、深入牧区开展法制宣传近50次,代写法律文书122件,为当事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50余万元。在她的努力下,昌都市的普法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夫妻携手,放弃高薪共赴边疆

在西藏做法律援助的那一年,陈贤已经年逾不惑,在恶劣的环境里,她患上了痛风,最严重的时候手都抬不起来。2015年,陈贤即将结束在西藏的法律援助工作,她没有犹豫就向司法部门递交申请,想要继续留在高原。她说:“我舍不了纯净的蓝天白云,舍不了这里黝黑而淳朴善良的笑脸,更舍不了那份信任和期盼的眼神。”

考虑到陈贤的身体状况,司法部门没有同意她留藏的要求,而是将她派往内蒙古开展法律援助。在妻子的感染下,丈夫曹旭也加入了法律援助律师的行列。两人一同前往内蒙古,不过被分在了不同的地方,相距300多公里,幾个月无法见一面,只能在辛苦了一天之后通过电话互报平安。

陈贤回忆说,2015年7月10日从北京出发连续坐火车汽车几十个小时,到内蒙古的法律援助地已是晚上9点多钟。“当时我被安排在司法局三楼的宿舍里,房间里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什么生活用品都没有,连墙上的插座都是坏的,手机都无法充电。因为是新区,整幢楼除了一楼的看门大爷,就我一个人。刚来这里的一个星期,我都因为恐惧睡不着觉。后来,才慢慢适应了。”

内蒙古的冬天漫长而又寒冷,气温低至-20℃,春天有沙尘暴而且三天两头刮风,那风刮起来,像是要把楼给掀了。每当遇到刮风的日子,陈贤就无法入睡。而且那里长年气候干燥,为了增加空气湿度,她经常要在室内放五六盆水。

在内蒙古做法律援助的日子里,陈贤经常要在近-20℃的极寒天气中,下乡进行露天法制宣传,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手脚冻得麻木,但她还是耐心地回答群众的法律问题,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

在内蒙古一年,陈贤办结案件85起,为当事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而她的爱人曹旭在志愿服务期间,办理民事、刑事、劳动仲裁案件共31件,代书46份,接受咨询200余次。夫妻俩都得到了受援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2016年7月,陈贤和曹旭夫妻俩双双获得2015年度“1+1”法援志愿行动优秀律师荣誉称号。满载荣誉之后,夫妇俩没有选择荣归故里,而是奔赴新疆进行法律援助工作。他们分别被派到昌吉州阜康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和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法律援助中心。

到新疆后,曹旭和陈贤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虽然离得不算太远,但繁忙的工作让他们一个月只能见两三次面。“刚到不久,农民工欠薪纠纷案,一天就接了16起。从最开始给援助对象立案、写诉状,一直到很晚才下班。等到开庭时一天内十几个案子一起开,工作量非常大,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曹旭说,几个月来,夫妻俩日复一日地辛勤工作,处理了一件又一件繁杂的案子,帮助了许多有困难的人。

2017年4月的一天,一位农民工在干活的时候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摔断了腿,发包方付了一部分医疗费后就不再过问,受伤的农民工吃、住都没办法解决,几乎快要露宿街头了。农民工来到陈贤面前时已经一天没有吃饭,因为是步行来的,小腿都走肿了。她见状立即给农民工买饭和营养品的钱,然后给他写诉状,到法院立案,接着又马不停蹄帮农民工搜集证据。农民工欢天喜地拿到补偿时,赶到陈贤办公的地方,跪下来向她谢恩,被陈贤一把扶起……

法律援助是无偿的,援助对象大多是社会弱势群体,曹旭和陈贤的唯一经济来源是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每个月3800多元的补助。在艰苦而清贫的法援工作中,陈贤总能收获快乐。“说真的,做法援工作后,我的思想就特别单纯,能够帮助弱势群体打赢官司、解决问题,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陈贤说,这样的快乐是一种职业的满足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是金钱买不到的。

但许多人想不明白,陈贤两口子都是律师,在当地年收入不下百万,放弃如此可观的报酬,放着家里安逸的日子不过,非要到边疆过这种清苦的日子,到底图什么?陈贤爽朗地回答:“看到那些绝望、无助的老百姓,在得到法律援助、打赢官司后,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我觉得我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图的就是他们脸上那灿烂的笑容。我已和爱人约定,只要身体允许,就一直援助下去,让法律之光照进边疆更多老百姓心中,实现一名律师的社会价值。”

〔编辑:潘金瑞〕endprint

1.精品生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精品生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精品生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精品生活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精品生活网编辑修改或补充。